今天是:
神木县革命遗址   
张友清故居
2015/1/22 9:21:36  点击:2224

  该故居位于神木县城西五道巷。

  张友清,原名张学静,字新农、守仁,1904年出生于商人家庭。在兄弟三人中他排行第二。幼年聪明伶利,颇受家父钟爱。

  1917年,张友清考入神木县立第一高等小学读书。1921年9月,张友清到太原山西省立第一中学就读。

  1922年,社会主义青年团太原地委发动省立一中学生罢课,驱逐反动校长魏日靖,张友清积极参加了这一斗争。1925年,张友清从山西省立第一中学毕业,被中国大学录取并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年底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6年暑假期间,张友清领导群众进行反封建斗争,偏僻的神木县城成立了第一个共产主义青年团小组。1927年初,国民党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在武吕西湖书院成立,张友清赴武昌报考被录取,编在第一大队学习。党中央“八·七”会议后,张友清等三十多个党员,根据中央军委指示,到驻安徽太和县的第十九军高桂滋部开展兵运工作。

  1928年2月,蒋介石派特务分子到第十军“清党”,杨虎城被迫离开部队。中共皖北特委决定发动皖北土地革命大暴动,建立豫皖根据地。张友清担任中共毫县分特委委员兼鹿邑(今属河南省)县委书记。

  1928年冬天,他受命重建中共北平市委,担任市委书记。1930年,中共中央北方局任命他任中共天津市委书记。1936年10月,北方局派张友清来山西,任中共山西省工委书记。1937年10月,省工委改称山西省委,由张友清任书记。

  1939年1月,又任中共中央北方局统一战线工作部部长。11月间,张友清根据党中央的决定精神和日军、汪伪汉奸等派遣大量特务、奸细进行破坏活动的情况,撰写了《巩固党,加强反奸细斗争》的文章。

  1942年1月,张友清任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前方总部的秘书长,还兼管妇女、青年工作。5月,日本侵略军纠集大量兵力对太行根据地进行大规模“扫荡”。北方局和“前总”机关及掩护部队,在转移途中,张友清因在住监时双腿致残,走路十分困难,不幸落入敌人魔掌。7月7日晨,张友清的心脏,停止了跳动。时年三十八岁。

中共榆林市委党史研究室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建议将电脑显示屏分辨率调为1024*768
地址:陕西省榆林市经济开发区榆溪大道市委大楼 电话:0912-3260600 E-MAIL:yldsyjs@163.com 陕ICP备120102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