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该旧址位于定边县城南大街头偏东菩萨殿,现定边四中西南,旧称“南豁子”处。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为了配合抗战宣传,三边专署民众教育馆馆长孙方山组织群众进行业余宣传,形成了“七·七剧团”,无固定场所,主要在民教馆后院活动。1942年三边专署决定改名为“三边文工团”,成为正式文艺团体,驻地县城南豁子菩萨殿同善社内。当时规模小,设备差,环境恶劣,危险性大,但该团积极组织编演剧目。主要有《红布条》、《军民进行曲》、《送郎参军》、《军民一家》、《做军鞋》等,除此之外,自编自演一些反映当时军队前线打仗和后方支援前线的短小精悍的节目。这个剧团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不仅在县城为驻军和群众演出,而且经常深入三边农村进行宣传演出,深受老百姓的欢迎。马鸿逵部侵占定边后,该团曾改称定边文艺工作队,转战山区。他们既是宣传队,又是工作队。发挥了宣传群众、教育群众、鼓舞军民、团结军民、打击敌人的作用。1949年9月,该团大部人员随军西进宁夏、甘肃,先后接管和创建了宁夏人民剧团和甘肃省歌舞团。剩余人员于1952年改为定边县人民剧团,继续进行文艺宣传工作。驻地迁至向阳小学西侧。
旧址建国后为定边县副食公司食品厂,原建筑已拆。 |